|
|
|
客户热线: |
0572—2103059 |
传真: |
0572—2358620 |
邮箱: |
fenghua6902@sina.com |
|
 |
|
|
|
乳胶漆的缺陷及解決方法 |
| 1. 粉化 现象:表现为涂膜干擦后有粉状物带出,常出现于PVC较高的产品。 原因: ● 内墙漆用于外墙; ● 过度稀释漆膜太薄,树脂无法完全抓住颜填料; ● 底材太疏松,树脂渗入基底,无法完全抓住颜填料; ● 施工时基底温度太低,成膜不佳; ● 基底及环境湿度过高,重涂时间短,通风差,无法完全成膜; ● 基底碱性过高,渗出时破坏漆膜; ● 测试时未够7天最佳成膜期。 解决方法: ● 用细砂纸轻微打磨,清洁干凈待干透。 ● 使用渗透性好的底漆封底,选择合适的面漆; ● 遵循施工规范,切勿过度稀释; ● 保证施工环境符合施工要求。
2. 光泽不均一 现象:表现为从侧面看涂膜光泽不均一,发花,常出现于丝光和半光产品。 原因: ● 基底疏松度不均一,对树脂的吸附性不同; ● 基底碱性太强; ● 底漆、面漆施工厚度不均匀或涂刷量不够; ● 喷涂时局部干喷; ● 同一墙面使用不同施工工具或使用不同品号的产品; ● 未能有效的“湿接”,接痕严重; ● 基底温度过高或油漆干燥太快,导致刷涂不均一。 解决方法: ● 使用抗碱底漆,特别是局部修补处,必须与周边同上底漆再施面漆; ● 按产品规定比例稀释,确保各层厚度一致,无漏刷、无少涂; ● 确保使用一致工具,在同一面墙使用同一品号的产品,在分格区内保证湿接; ● 确保施工条件,施工规范符合要求; ● 用适当的方法对基底进行降温或选择合适的油漆。
3. 起泡、剥落 现象:涂膜鼓起成泡或破裂成皮。 原因: ● 基底腻子以石膏粉,滑石粉,双飞粉为主,遇水膨胀,顶起涂膜,特别是外墙; ● 基底水份过高,向外扩散时其压力把漆膜鼓起,特别是透气性差的产品; ● 房建时防水处理较差,导致雨水通过裂缝或未上漆基面渗入基底,或有漏水,扩散时破坏漆膜。 解决方法: ● 去除所有起泡、剥落的部分,清洁待干透; ● 如果是由于腻子所引起的问题,铲除旧腻子并用合适的腻子重刮; ● 严格遵循施工规范,施工时对基底裂缝进行修补,做好防水层确保基底水分含量符合施工要求,必要时在局部区域增加漆层以保证阻止雨水渗入。
4. 褪色、变色,色泽不均一 现象:涂膜颜色发生不均匀的变化,整体发花,特别是红色或黄色。 原因: ● 颜料耐候性差,紫外线照射后变色,尤其是鲜艳的深色外墙漆; ● 底材碱性过高,渗出时破坏漆膜中的颜料; ● 盐碱析出表面; ● 墙体凹凸不平或漆膜厚度不均匀。 解决方法: ● 将凹凸墙体用腻子刮平,待干透后,使用合适的底漆封底; ● 选用较暗的颜色,通常会有较好的耐候性和抗碱性; ● 遵循施工规范,确保各层漆膜厚度一致。
5. 泛碱 现象:涂膜表面有盐碱析出,形成白色流挂或破坏漆膜附着力。 原因: ● 基底水分,碱分,盐分含量过高,水汽将盐碱带出表面,破坏漆膜; ● 土建时防水处理较差导致雨水渗入基底,扩散时将盐碱带出表面; ● 选用的不是抗碱底漆,没能起到保护面漆的作用。 解决方法: ● 铲除所有受影响的漆膜,待墙体充分干透后,用草酸处理后并用清水洗凈,干透后再上漆; ● 土建时严禁使用海沙; ● 遵循施工规范,施工前对裂缝基底进行修补,确保基底施工条件符合要求; ● 选择合适的底漆封固基底。
6. 附着力不佳、片状剥离 现象:涂膜无法有效地附着墙体,呈片状剥离或局部剥落。 原因: ● 底材处理不干凈,有油脂或附着不好的旧油漆; ● 基底水分含量过高,或有盐碱析出,破坏漆膜; ● 基底严重粉化或打磨后未将粉尘除去; ● 选用的底漆与基底不相适应。 解决方法: ● 铲除所有受影响而失去附着力的漆膜,清洁墙面,待干透; ● 对基底严重粉化的墙面,选择渗透性好的底漆封底; ● 遵循施工规范,做好防水层,确保基底施工条件符合要求; ● 选择合适的底漆。
7. 遮盖力差,露底 现象:涂刷多道,仍无法有效遮盖基底。 原因: ● 鲜艳度高的红、黄和橙色本身遮盖力就差; ● 底漆和面漆颜色差异明显; ● 油漆过度稀释,漆膜太薄; ● 基底凹凸不平,凸面漆膜过薄。 解决方法: ● 选用与面漆颜色相近的底漆或中层漆; ● 控制稀释比例,严格按照产品说明稀释; ● 滚筒施工效果较好,但滚涂时建议油漆粘度较刷涂粘度高些,以确保漆膜厚度; ● 对某些颜色或基底应适当增加面漆层数 |
2011/7/30
编辑 |
|
|
|
|
 |
|
|